查看原文
其他

天府红谷:山谷与溪流旁的“耕读桃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筑一事 Author 涩々

邛崃是个好地方,绿水青山,燕子喜欢。


我怕再多住几日,可能会沉醉于极具原乡气质的柴门犬吠和“粗茶淡饭”,忘记重返习惯已久的喧闹城市。





“New Plan of Rural Area · 筑乡计划”


这是一筑一事【筑事研究院】下的全新子栏目。在城市化进程高度运转的当下选择回归农村,聚焦乡村建设,是一种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选择,亦是重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


观察“城”与“乡”的变迁,思考乡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从建筑出发,持续探访有价值的乡建实践案例,并邀请拥有独到学术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的学者、建筑师、运营者,以及投身乡建工作的管理者、基层工作者、在地居民等多方人员,共同探讨乡建的意义、如何乡建、谁在乡建和乡建为谁等话题,希望为城市及乡村的未来规划提供些许参考路径。

· · ·


以建筑的视角,

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乡村的剧变与未来。



从成都出发,成雅高速上的车辆们一路畅行。在靠近石象湖的服务区小憩片刻,屋檐角落三三两两的巢内不时传出“啾啾”声,衔着肥虫的燕子在人们头上来回低飞,急匆匆地回屋哺喂雏鸟。


青黛远山云雾绕,草木野村香。经过漫山遍野皆绿意的茶悦小镇,不少戴着白头巾、背着竹背篓的农妇在茶田采摘用于泡制春茶的嫩叶儿。空气中隐约飘溢茶的清香,绵延数里。


邛崃,不愧“万担茶乡”之美誉。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4月初,油菜花几乎全部褪去了金灿灿的花朵,留下尖尖长长的油菜荚。在油菜田和苍翠树林的裹挟下,我们来到了位于邛崃市革命老区原高何镇的“天府红谷·耕读桃源”。


青瓦白房,砖墙石路,看上去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群。但进门后,从旁边挑高搭建造型别致的“眺望塔”和一排排既像邮箱又像是儿童创作的艺术装置开始,我们发现,这座被“随意”丢进村子里的“桃花源”拥有的真实身份,其实并不简单。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从大窖纸厂到愿景展示馆

见证川西民居的活化再生


高何镇作为成都市唯一一个红军长征纪念地,是成都重要的红军文化保护镇。位于高何镇的大窖纸厂曾经是高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作为历史的参与者,承载过许多繁华和落寞,是高何人共同的记忆。


· 曾经的大窖纸厂


随着产业没落,大窖纸厂已荒废多年,残破不堪。2013年因“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政策的关系,大窖纸厂更位列于拆除名单上。


· 曾经的大窖纸厂


2014年,在项目团队的争取下,大窖纸厂免于被拆除的命运。经过加固和改造,融入多元文创元素而重获新生。它现在是“天府红谷·耕读桃源”项目规划理念的展示空间和文创空间,同时也记录着高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为天府红谷·耕读桃源最显眼的建筑之一,愿景展示馆由原大窖纸厂三层木构厂房改建而成,其为一座长向11开间的川西木造建筑。


· 现在的愿景展示馆侧面图,曾在西藏“服役”的推土机退休后,作为纪念品被保存了下来,被“请”到高何镇,和愿景馆已融为一体。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 现在的愿景展示馆正面图,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五年前,台湾设计师李嘉文应邀来到高何镇,思考如何让废旧纸厂及残破村屋在保留传统川西民居特色的情况下,拥有更适合服务于当代人的功能。


· 项目团队与李嘉文(最右)


李嘉文表示,一座完善的建筑需要有三个要素:实用、坚固、美观,无论是在结构加固、乡土风貌还是文化创意上,都应坚持这三个要素。


他以“老干新枝”作为设计理念,重现乡土建筑原有风貌并赋予现代居住空间以舒适和便利性,完全贴合现代都市人的空间使用和居住习惯。


· 馆内部记录着高何历史的空间,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 村里废弃的宣纸加工后制作成墙纸


在愿景展示馆内,既可以详细了解有关高何的历史,又能够从一木一砖的细微之处“触摸”到一座建筑拥有的百年沧桑,以及旧貌之下诞生的新芽。


· 正在清理园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同时也是当地的村民。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在愿景展示馆内的文创空间里,摆放着许多乍看之下像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定睛一看却是仍然在使用的日常物品:比如曾经水牛耕地的犁头、农民用来耙草的钉耙,现在变成了可以继续使用的长椅,还有用废旧木材做的艺术人偶等。其中,对川西民居的改造示意模型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传统川西民居的房屋结构很简单,一些木条加瓦片就能构成一座房子的屋顶。但两三年之后,村民不得不进行“翻瓦”的工作,藏了许多污垢的瓦片如不进行重新布置,会很容易滑落,对过去的人们来说是个司空见惯的安全隐患。


· 村民的房屋并没有被强制拆除,于是产生了新园区建筑旁边就是当地传统民居的现象。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天府红谷项目团队在经过实地考量和实际测试后,用竹纤板、木板对原川西民居做了防水隔热措施,再用水泥等材料将其加固,从根本上帮助当地村民解决了困扰了他们多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窘境。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项目团队与当地政府及农户积极沟通,通过创新科技手段以及重新规划农经发展模式,在进行乡村改造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具有实效的工作。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当地残障人士制作的泥塑作品,摆放在愿景展示馆文创空间内。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曾经的高何镇信息比较闭塞,医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项目团队联合国际扶轮社成都分社、台湾新竹分社等组织,共同推出了“爱心农场·手心翻转”的计划,希望可以让当地的残障人士们学会“手心向下”,去自力更生。向他们提供“有机种植”理念,并进行教授,让他们可以拥有基础的生活技能。


同时,还为当地残障人士提供相应的指导老师,并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 以前装鸡鸭的竹编笼,现在变身灯罩。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馆内充足的空间可以举办多种活动,国际摄影展、乡村音乐会、扎染艺术体验、瑞士艺术家安东尼奥结合高何风光的“地心引力”画展……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曾在愿景展示馆举办的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和当地农业条件相结合的、让城市访客更加贴近自然的活动。比如“生命之旅”活动,从种植、筛土、育苗、收获,让“五谷不分”的人们对最基本的农作物种植有所认识。这样的活动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也很适合亲子家庭来乡下一起体验和学习。


丰富的活动场景让进入展示馆的人不仅仅感受到了一座老屋在空间设计上的巨变,还感受到了其独具在地性的乡村美学。愿景展示馆也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了“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的称号


· 夜间的愿景展示馆



捡鸭蛋、采野花、住老屋

让吃穿用度融入在地建筑


临近中午,负责天府红谷日常运营的90后男生小周,带我们穿过旁边种着灵芝、贮存着源窝子酒的书院与茶道会馆,去它们背后的方舟食堂用餐。


· 茶道会馆原是当地村民的民居,经改造后,现可在内举办茶道、瑜伽、书法体验等活动。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在《创世纪》中,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因不满充斥着战争和苦难的人间,计划用洪水消灭人类。但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于是,他指示诺亚建造了一艘巨大方舟,只允许每类物种中有一对可以上船。这些承载了世界上最后希望的物种们才因此幸免于难。


在圣经故事里的“方舟”,指代的是安全与希望。而在天府红谷的“方舟”,则是一个让人流口水的大食堂、是一艘满载幸福的“大船”。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入口处,左侧站立着交叉的农具,一锄头、一草耙,带有川西传统农耕文化的遗韵。右侧是一面墙的壁炉,冬日里总是炉火熊熊,燃烧着温暖和热情。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食堂天花板上的木材全部来自广东沿海一带收购的老船木,木头上的斑驳痕迹显示出它们曾经乘风破浪、历经灾难后却愈加坚韧的秉性。将分布于船底的“眼睛”们打开,整个空间瞬时明亮起来。


令人着迷的除了“魔幻”方舟,墙面上还挂了许多用食材和历史名人融合创作的艺术作品,颇有文艺复兴时期享誉意大利的艺术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之风。


当然,好吃的餐食才是方舟食堂最大的招牌。“取之当地、食之当季”是方舟食堂坚持的用餐之道,也保证了每位食客高品质的每一餐;而用自然农法种植的有机蔬菜绿色健康,新鲜美味。



除此之外,食堂采用无菜单料理模式,有多种套餐供客人选用。无菜单料理既避免了客人在点餐时的选择困难,同时也意味着每次不同的套餐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用完餐,可以转到二楼的自然图书馆看书。这里还有茶室、咖啡厅,以及一个偌大的观景平台。听溪看山,品茗纳凉,一时兴起还可以去溪边的石头滩上捡鸭蛋。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趁着摄影师雨婷去拍摄茶室的间隙,我坐在竹林边的观景台上感受风吹竹林。竹叶被风吹得胡乱起舞,鸭子偶尔喧叫两声——置身此境此景中,远离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安静得仿佛天地间只余我一人。


· 摄影:老美©一筑一事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下午两点,吃饱饭的狗狗黑米摇着尾巴迎接刚从山上摘了迎春花回来的姑娘。姑娘们将花儿择选后,插在散放于园区里的花瓶内,点点春色,令人心悦。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小周说,在疫情期间,有一对夫妻专门将父母和孩子接到耕读桃源,一住就住了一个多月。“逗黑米”则变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这条温柔大狗也像名黑色警卫员,不时在园区内巡逻,保护着孩子们的安全。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接着,我们来到“缓缓院子”稍作休息。横亘在大厅的古木、裸色的墙体,还有朴实却能看出经过精妙布置的地砖,都让我们在一瞬间仿佛走进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神秘大宅,走进另一个时光交错的空间。


2017年,在缓缓院子设计之初,建筑草图中间是没有设计中空的天井的。后来设计团队来到现场,发现建筑的正中心竟然还有两棵大树:一棵银杏、一棵水杉。


于是,设计团队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砍树,二则是加班加点修改设计稿,给树的生长预留空间。为了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设计团队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缓缓院子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天井,两棵大树从中窜出,自然之力蓬勃向上。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缓缓院子的每个房间面积大小不一,设计师在改造的过程中融入了高何当地的特色元素,透过美学设计,把一些平常的物件变成高何乡村特有的美。比如房间内一楼通往二楼阁间的扶手,竟是以一根根木头连接,每一个房间的每个布置都不是完全一样的。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缓缓院子的天台阶梯纵横交错,主要结合了乡村在地元素的木藤与川西民居房檐下的吊瓜等元素,希望来自都市的用户在居住体验中感受到村里的历史与人文气息。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平屋顶的设计简单美观,节约了材料建造成本,让屋顶拥有了更多可利用空间。逐次递减连接的屋顶在下雨天,更会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流”,为缓缓院子再添一份景致。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邛崃高何“乡村美学文化园”

重构都市人的当代乡村


我很好奇,为什么正值青年的小周,会选择来到高何镇,喜欢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间“养老”生活。


“我自己也很意外,当时本来只想着过来参与一下项目,没想到竟然待了五年多了。”小周表示,其实这里距离邛崃市中心不远,到成都仅两小时车程,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90后甚至00后,也选择了参与振兴乡村、探索乡村发展新形式的工作。


· “天府红谷·耕读桃源”作为乡村建设的示范园区,被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评为四川省“五星级乡村酒店”“四川省创意文苑”;被四川省林业厅等五厅局评为“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被四川省文联授予“四川省文艺创新创作培训基地”;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授予“乡村建设实践教育基地”;被北京 798 映画廊授予“指定展览基地”等。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而天府红谷·耕读桃源作为乡村建设的示范园区,受到了来自政府、业界和大众的认可和好评,也让小周这样的年轻人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接下来,天府红谷项目将以“红色旅游”、“自然教育”、“山地运动”和“康养度假”四大产业为支撑培育乡村绿色产业发展;以休养、艺养、食养、知养、康养等五养为内容丰富游客体验;以闲置资源变现、劳动务工、稳定就业、联合创业、引流助力、提档升级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致富。


· 摄影:老美©一筑一事


邛崃瑞云集团是修路修桥起家,拥有专业的设计团队与建筑团队。在“天府红谷·耕读桃源”项目中,瑞云集团选择与台湾设计团队合作,一方面希望融合海峡两岸的文创智慧,让共同碰撞出来的设计理念点亮传统乡村,同时也是将台湾的乡村建设理念和台湾工人的工匠精神引入本土团队,让自身得到快速成长。


从文创、设计、公益战略伙伴的合作,到在环保、文旅、协会、平台等方面不断的拓展,瑞云集团针对不同的项目,邀请不同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力图让每个项目各有特色。


而天府红谷项目最打动我们的,是其对在地资源和当地居民的重视,以及从全域规划的高度,对资源、产业、观念及空间进行重构,积极引导当地原住民,共谋理想乡村的新发展——这份“共谋”,难能可贵。


· 摄影:老美©一筑一事


据悉,未来天府红谷将努力打造全国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四川红色文化创意示范园、成都龙门山休养度假的新高地。


而随着天府红谷开发的全面推进,硬件打造和软件体系的逐步完善,不仅对邛崃精准扶贫和西部山地经济能起到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更有可能成为成都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的邛崃样板。


如我们所见,天府红谷正在成为邛崃融入世界、世界拥抱邛崃的文化窗口。在这里,外部资源的进驻,带来资本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产生活方式的振兴,最终指向文旅兴市和乡村振兴。



后记


离开天府红谷·耕读桃源时,我们有些依依不舍。但想到在不久后,这里将新增那么多有趣又有意义的建筑和空间,让古老村落以全新面貌“重生”,离开的失落随即变为了充满期望和等待的美好希冀。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



💡


 留言说说 


你会在什么时刻,特别想“逃离城市”?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涩々

撰稿  |  涩々

校对  |  希希

摄影  |  雨婷、老美©一筑一事,或由天府红谷提供

设计  |  三金

本文来源于一筑一事

绿水青山大数据推荐发布



欢迎扫码加入绿水青山分享群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分享1001份乡愁

完成:32/100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